“最佳体重值”出炉!控制在这个范围有助于健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0:14:00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
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人太胖或太瘦都会影响健康
体重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合适
又该如何控制体重呢
最佳体重是多少
一项研究显示,老人适当“胖一点”,有利于更长久地保持健康。那么,胖多少合适?一定要记住这个公式: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身高(m)²
18—64岁:
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
65岁以上:
理想体重指数为20—26.9;
80岁以上:
理想体重指数为22—26.9;
为何老人的理想体重指数
比年轻人偏高?
与消瘦的人相比,较为肥胖的老人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尤其是感染的消耗、癌细胞的过度生长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于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当然,BMI是一个参考值,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成分不同,肌肉含量高的人,可能BMI也略高,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肥胖。除了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也是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
如何健康减重
吃动平衡,就是摄入的能量要和消耗的能量相当,这样体重才能保持稳定。实现减重,需做到吃动平衡,形成能量缺口。但身体适应新的吃动模式有个过程,初期不宜过度追求大能量缺口,应循序渐进,根据身体反馈优化方案。
保持健康体重,最重要的是吃对食物:
■ 减少精米、精面摄入量
用薯类代替一定量的谷物,玉米、全麦粉、糙米、高粱面、荞麦、燕麦、小米、小豆、绿豆等粗杂粮,在谷物中至少应占50%的比例。
■ 多吃蔬菜
想要减肥的老年人应多吃蔬菜,尽可能一天达500克以上,如芹菜(勿弃叶)、萝卜、菠菜、蘑菇、海带、黄瓜、冬瓜、竹笋等。
■ 控制肉食
肉食不可吃太多,肥胖老年人的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一天不应超过125克。避免吃红烧肉、粉蒸肉、酱猪肘等。减肥期间,可以用去皮鸡肉、鱼虾类代替猪肉。
■ 少食烹调油、食用盐
肥胖老年人在减肥期间,每天的食油量不应超过15克、摄盐量不应超过5克。
花卷、炒饭、酥饼、千层饼等含油量多的主食,以及咸鸭蛋、酱牛肉、咸菜等含盐量高的食物,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 吃低糖水果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减肥的老年人一天可吃150—250克水果,优选含糖量在9%以下的新鲜水果,如草莓、梨、桃等。
■ 吃七八分饱
每天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均衡、不暴饮暴食、不大吃大喝,要养成每餐饭都吃七八分饱的习惯。
如何健康增重
■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蛋、奶等占一半以上,均衡地分配到各餐中,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 多做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也叫力量训练,比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使增重效果更好。
特别注意
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体重30天内降低5%以上,或6个月内降低10%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到医院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疾病可能。
责编:杨珍
分享小伙伴
-
-
“喝水都胖”的烦恼,有了中医解法?——走进黑河市中医医院减重门诊
“我喝口水都觉得自己会胖。” 黑龙江省黑河市市民孟女士躺在黑河市中医医院减重门诊的治疗床上,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听邻居推荐来的,“邻居半年减了三十斤,我也想试试看。”近年来,随着公众对体重管理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中医特色减重门诊也逐步走入公众视野。黑河市中医医院早在两年前就设立了这一门
2025-07-17 10:39:00
-
-
“掉秤神器”竟是“糖水炸弹”?医生:这些人慎喝!
一杯“减肥”果蔬汁=9块方糖近日,一条热搜登榜引关注“羽衣甘蓝果蔬汁”翻车菌落超标10倍让不少想靠它减肥的网友哭笑不得“喝完掉秤”只是水分流失“喝完掉秤!”是羽衣甘蓝果蔬汁产品最诱人的宣传语,也是不少消费者持续购买的动力。然而,有营养专家指出,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是身体水分流失的结果,而非脂肪
2025-07-16 13:00:00
-
-
健康我来说|让孩子多睡硬床,少睡软床
孩子在生长发育期,应该多睡硬床还是多睡软床?新华社《健康我来说》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智海,为大家答疑解惑。作者:高菲菲 王伟 谢晗 胡馨竹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2025-07-14 12:39:00
-
-
林俊杰自曝心脏被诊断出问题 随后在演唱时身体不适(钱江晚报)
林俊杰自曝心脏被诊断出问题 随后在演唱时身体不适(钱江晚报)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2025-07-14 08:32:00
-
-
网红医生不能乱科普丨豫论场
□悦连城“花椒加一物能治百病”“喝醋软化血管”“拍打肘窝能治疗血栓”,如今,打开社交媒体,一些医生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输出各种真假难辨的医疗“知识”,误导大众、制造焦虑、收割流量。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
2025-07-09 0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