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不能乱科普丨豫论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9:52:00

□悦连城
“花椒加一物能治百病”“喝醋软化血管”“拍打肘窝能治疗血栓”,如今,打开社交媒体,一些医生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输出各种真假难辨的医疗“知识”,误导大众、制造焦虑、收割流量。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由此可见,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勃兴,医疗短视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不少医生选择开通自媒体账号,在线分享医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医疗博主为了利益逐渐跑偏,假借科普之名,行带货之实,滋生出不少乱象。
整体来看,乱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不懂装懂。炮制这类健康谣言的主体,要么根本不具备医疗从业资格,在镜头面前穿一穿白大褂,读一读东拼西凑的伪科普脚本,本质上是打着养生的旗号擦医疗的边;要么是跨界科普,比如呼吸科医生大谈眼科疾病,皮肤科大夫宣称“看手知癌”,他们虽然拥有正规资质,却跨领域炮制各种“震惊体”小作文。
另一类是懂装不懂。这类主播既有正规的医疗资质,也没有跨界科普,但选择与不良MCN机构合作,或是放大个别治疗方案的风险、或是鼓吹某种治疗手段万无一失,这种利用知识壁垒误导大众的做法,更加隐蔽和危险。
乱象背后,潜藏着一条由流量和资本交织而成的利益链。部分MCN机构通过包装医生、打造人设,以专业壁垒和宣传话术制造信息不对称,再利用算法推荐机制,将编排好的内容精准推送给大众,进而实现直播带货、线下引流等商业目的。
整治健康科普的“流量病”,需要多方共同发力。要筑牢制度防线,规范医务人员网络科普行为。比如,上海市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通过划定9类禁止性规定,明确禁止误导性诊疗建议、夸大疗效宣传等行为,为医疗科普内容立规矩、树标准。要压实平台责任,建立内容审核防火墙,对涉及医疗术语、疾病诊断的内容进行专业校验与审查,避免白大褂沦为牟利工具。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可以当网红,但绝不能乱科普。毕竟,在生命面前,任何以流量为筹码的博弈,都是对医学尊严的亵渎和对公众生命的轻慢。
来源:河南日报
-
-
2人吸食“飞鸟” ,被行拘!
8月9日,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与禁毒大队密切配合展开抓捕行动将陈某等2名吸食新型毒品“飞鸟”的违法行为人当场抓获经专业毒品检测显示陈某等2人体内含有乙基氟胺酮(2-FXE)毒品成分俗称“飞鸟”这类药物不能随意使用,已被列管据悉,这是九江查获的首例涉及新型毒品 “飞鸟” 的违法案件陈某供
2025-08-24 13:53:00
-
-
东软与武大中南医院战略签约 共筑数字孪生医院新生态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陈泉 通讯员于良)8月23日,东软集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整合医疗临床资源与数智技术优势,以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智慧医院建设、数字孪生医院打造等前沿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协同合作。签约仪式现场。通讯员供图
2025-08-24 09:34:00
-
-
世相圈点:严打违法医疗广告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卫健委、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旨在维护医疗广告市场秩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日渐普及,部分不法经营者假借科普宣传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甚至虚构“名医”“神药”,误导患者就诊并以此牟利。三部门按照职业分工划定底线和红线,为有力打击违法医疗广告提供更为清晰、更具可操
2025-08-20 11:05:00
-
-
非法买卖抖音账号,湖南一男子被行拘7日
2025年8月8日,湖南省益阳市公安局赫山分局岳家桥派出所查处一起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帮助的非法买卖互联网账号案件,抓获违法嫌疑人汪某,斩断了一条涉诈“黑灰产”链条。经查,自2025年7月起,违法嫌疑人汪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明知其上线收购抖音账号是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情况下,仍流窜多地作案。
2025-08-13 00:51:00
-
-
医保资金倒挂困局下的破局者:一名“特种兵院长”的县域医疗突围……
视频请点击↓Transparency深夜11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龙门总医院院长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支国舟结束当天第6场会议后,快速浏览着全院运营报表——这是这位院长到任9个多月来的常态。而报表上的数字正悄然讲述着医院这大半年来的变化:三四级手术占比突破48%,县外医保资金回流上升6.9%,门诊
2025-08-10 0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