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不避讳转型“慢”质疑 吴迎凯称一汽-大众已完成“掉头”进入起势阶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4:26:00    

本报记者 尹丽梅 张硕 上海报道

如何在继续发挥传统车企优势的同时跟上国内汽车创新节奏,是所有合资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不过,经过这两年的不断调整,被质疑转型“慢”的合资车企逐渐有了话语权增强的趋势。

“客观来说,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是慢了,所以导致我们的总(销)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我们不会在这个事情上背负过多的压力,只要把这个题解了就行了。我们在燃油车领域仍然坚挺,但我们不会因此而狂妄自大、固步自封,我们会在守住这一优势的同时积极进取。这是我们应对未来竞争的两套逻辑。”

近日,在2025一汽-大众上海车展媒体沟通会上,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在接受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专访时说道。

实际上,吴迎凯的这段话是许多合资车企共同的心声。向新能源进行转型是一场“马拉松”,目前还难以断定胜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稍显落后的合资车企已经有了各自解题的思路。围绕着本土化开发以及其他多维度调整,一汽-大众已经发起新一轮冲锋。

大象转身更进一步

“当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外资品牌的确落后了,这是客观的现实。外资品牌或者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突飞猛进让市场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正如上文所呈现的,在采访中吴迎凯并不讳言合资车企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他甚至直言“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遇到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客观地说,如果要是以过去为参照物的话,当下是我们最难的时候。”

一组统计数据可以将合资车企的难“具象化”。

2014年,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合计份额超过70%,到了2024年已跌至34.8%。而与之相对的是,昔日的配角——自主品牌获取的“蛋糕”越来越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5年1—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市占率已经达到68.1%,同比上涨8.4个百分点,一改过去合资品牌占主导的市场格局。合资车企与自主车企的江湖地位已发生调转。

面临经营环境的变化,压力之下合资品牌不得不积极求变,俯下身来倾听中国市场的声音,加快自身的调整。

这种调整已然见效。前两年,即便在主流合资车企上,我们也能感受到一股浓重的焦虑不安情绪和挫败感。而眼下,即便压力不减,但笼罩在合资车企头上的阴云已有所消散,它们已经找到了破局的切口,能够坦然面对焦虑。

对比过去,一汽-大众现在虽仍面临各种维度的压力,但乐观的氛围更强,对于未来有着更为笃定的判断和预期。

吴迎凯坦言,客观地说,燃油车整体市场下滑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但是从阶段性来看,当前消费者对安全、用车成本和用车体验的关注点均在发生变化,燃油车在中国市场会长期存在,并且会有1000万辆以上的规模。“1000万辆是什么概念?除了美国市场,全球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单一市场能达到1000万辆。”

“我们对于未来比较乐观,因为我们有底气,我们的魂没丢,我们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没有丢。我们关注品质和安全,这个造车最基础的东西我们没有丢。2000多万客户对于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的信赖,我们也没有弄丢。”吴迎凯告诉记者,一汽-大众已经完成产品的阶段性布局。“我们已经掉完头,正处在全速启航的起势阶段。未来,一汽-大众还将在中国汽车产业中占据头部位置,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吴迎凯认为,合资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份额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如果合资品牌解决了新能源产品和贴近中国市场的问题,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这一点毫无疑问。

“在燃油车领域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是毫无疑问的头部领先者,这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我们也会奋力去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电动车来说,我们在今年通过ID.车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从2026年起,多款全新新能源产品陆续上市以后,我们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吴迎凯告诉记者,一汽-大众的新平台和新技术将能很好地解决新能源车的成本控制问题,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会进行效率提升,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中方企业角色转变

如果要问这两年一汽-大众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国团队从幕后站到了台前,占据产品开发主导地位。

“中国汽车市场目前是全球最领先的市场,中国市场的经验是跨国车企在别的市场学不到的,但恰恰又是所有的跨国车企需要了解、适应并且在这个市场上产生竞争力并辐射全球市场,这是我们在合作伙伴德国狼堡所感受到的,德国大众高层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们并没有觉得大众品牌在全球其他市场销售还不错就洋洋得意,而是居安思危。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双方股东都非常认可这样一个方向:一定要基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吴迎凯说道。

吴迎凯在采访中透露:“我们刚刚定了某一个车型的造型,以往这个造型的提案都是由大众狼堡的设计团队去做,但是这次是由狼堡和中方的设计团队同时做提案,最后再来决策,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中方团队的造型提案被采纳。”

业内认为,转型起步晚的合资车企需要像自主车企一样本地研发、本地生产,真正立足中国市场推新车型,缩短研发周期,这样才可能有机会破局。这也是当前许多合资车企正在推进的改革方向。

“客观地说,前几年我们产品的导入本质上还是大众(德方)占主导,中方没有太多地参与,这是合资企业常见的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新合资模式倒逼我们进行本土化研发,需要更了解中国市场的人去做决策。”吴迎凯在采访中坦言,今年3月中旬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一汽-大众内部对于未来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孵化的很多前沿的、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在落地,这跟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变化。”

在吴迎凯看来,一汽-大众具备很强的体系能力以及洞察市场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机制的释放会很快应用到一汽-大众的产品、服务、体验等方方面面,从而去适应中国市场未来的竞争。

“一旦适应了市场竞争,一汽-大众此前的优势就会进一步扩大化,从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对于品质的坚守、成本的控制,以及具备体量庞大的忠诚用户是我们当下核心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将能够帮忙我们在未来抢夺市场。”吴迎凯说。

正如外界所看到的那样,随着本土化研发的加强,中国团队占据产品开发主导地位,一汽-大众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逐渐抢回了“话筒”。

今年3月,一汽-大众对外发布了燃油车智驾方案落地三步走的智驾路线图。预计在今年9月,一汽-大众将达到智驾2.0阶段,即实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可覆盖95%城市场景和100%高速场景,保证燃油车的智驾平权。

“虽然目前一汽-大众在智驾领域布局相对较慢,不是领先者,但我们在燃油车辅助驾驶领域是思考得比较完整和全面的车企之一。”吴迎凯透露,从2026年起,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在“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的策略基础上,在多个细分市场推出10款全新车型:5款纯电、2款插电混动、2款增程式混动以及1款全新燃油车型。这10款新车型将真正吹响一汽-大众商品结构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冲锋号。

相关文章
安徽华晟取得太阳能电池组件专利,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电流收集效率

金融界2025年4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2786250 U,申请日期为2024年4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涉及光伏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焊带,应用于电池

2025-04-26 19:32:00

不避讳转型“慢”质疑 吴迎凯称一汽-大众已完成“掉头”进入起势阶段

本报记者 尹丽梅 张硕 上海报道如何在继续发挥传统车企优势的同时跟上国内汽车创新节奏,是所有合资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不过,经过这两年的不断调整,被质疑转型“慢”的合资车企逐渐有了话语权增强的趋势。“客观来说,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是慢了,所以导致我们的总(销)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我们不会在这个事情上背

2025-04-26 04:26:00

烟台征集“守护消费”铁拳行动违法线索,严打15类违法行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通讯员 孙洪安4月25日,从烟台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省局统一部署,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开展2025“守护消费”铁拳行动,以“打假、处劣、治虚、惩偷”为重点,严厉打击15类违法行为。本次行动以“服务民生、护航消费”为宗旨,聚焦消费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

2025-04-25 20:05:00

好客山东好品山东|文旅大省的“诗与远方”

文旅是“主角”从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烟火,到巴黎左岸咖啡馆里流动的多元语言,文旅产业早已超越“景点打卡”的初级形态,成为衡量全球经济活力的“温度计”。2024年,全球旅游业以10.9万亿美元的GDP贡献值刷新历史纪录,比2019年的峰值高出4.1%,每10个就业人员中就有1人投身其中。这一数据背后,是

2025-04-25 12:00:00

积极应对稳住外贸基本盘

原标题:积极应对稳住外贸基本盘我国外贸发展还面临诸多压力与困难。不过,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只要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就能稳住外贸基本盘,拓展多元化市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近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一期线下展在广州顺利结束。本届广交会期间,出口展展位数近7.3万个、参展企业首次突

2025-04-25 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