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评:向过度包装说“不”,拥抱绿色消费新风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3 15:41:00
曾几何时,过度包装之风愈演愈烈。当我们走进商场,那些礼盒套礼盒、装饰繁复到令人咋舌的商品屡见不鲜。从月饼、茶叶等传统食品,到化妆品、酒类等热门品类,过度包装似乎成了商家眼中提升产品档次的捷径。一层又一层的精美纸盒、大量填充的泡沫塑料,甚至镶嵌着贵金属的包装外壳,让商品在层层包裹下,仿佛披上了一层华而不实的外衣。
过度包装的危害,藏在每一片被丢弃的包装废料里,刻在地球生态的年轮上。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包装废弃物产生的碳排放就超过3亿吨,相当于2000万辆轿车全年的排放量。那些精美的卡纸来自茂密的森林,闪亮的金属箔取自深埋的矿脉,发泡塑料源自不可再生的石油,而这些耗费巨大资源制成的包装,在完成短暂的“展示使命”后,大多沦为街头巷尾的垃圾。更令人痛心的是,塑料包装需要数百年才能降解,纸质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也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的困境,大量包装垃圾正以惊人的速度侵占土地、污染水源,成为生态环境难以承受之重。
商业逻辑的扭曲,让过度包装从个别现象演变为行业惯性。部分企业错把包装当卖点,认为华丽外表能掩盖产品本身的平庸,于是,在包装层数、材料成本、装饰工艺上大做文章,甚至出现买椟还珠的荒诞景象。这种思维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让人们在挑选商品时,视线从品质细节转移到包装颜值,为虚无的面子支付额外成本;与此同时,更扰乱了市场秩序,迫使坚守简约的企业陷入“不包装无市场”的被动境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逐渐显现。当消费行为被奢靡之风裹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被抛诸脑后,社会价值观也在过度包装的泡沫中悄悄失衡。
抵制过度包装,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绿色革命”。企业作为商品的创造者,应重拾工匠精神,将心思放回产品质量提升上,让包装回归“保护商品、传递信息”的本质功能。参考国际先进经验,采用“减量包装”“可循环包装”“裸露包装”等设计理念,比如,日本的“空芯包装法”规定包装体积不得超过商品体积的20%,德国的“包装回收双轨制”让企业承担起包装回收的主体责任,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包装标准,建立绿色包装认证体系,对恪守环保理念的企业给予表彰,对违规者实施联合惩戒,让绿色生产成为行业共识。
消费者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在购买商品时,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注重商品的内在品质,自觉抵制过度包装的商品。主动参与对商品包装的监督,发现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自己的绿色消费体验,引导身边更多人加入绿色消费行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购物自带环保袋、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等,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包装产品的发展。
作者:王济川
-
-
家居行业震动!刚解除留置4日的居然智家实控人汪林朋被传坠亡
(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7月27日晚间有消息称,居然智家实控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已于当日上午坠楼身亡。 多位家居行业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确认了这一消息。不过截止7月28日盘前,居然智家官方暂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居然智家股价在7月28日上午开盘后也应声跳水。截止上午9:37,公司股价下跌9
2025-07-28 10:31:00
-
-
中博聚力斩获CFS机构大奖 双赛道布局彰显"真一新"力量
2025年07月16日-17日,以“穿越变革浪潮,共筑经济韧性”为主题的CFS 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2025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在同期举办的2025CFS财经峰会致敬盛典上,中博聚力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敏锐的市场洞察、前瞻性的投资视野及突出的价值创造能力,被评为 “2025卓越影响力投
2025-07-26 17:35:00
-
-
国家医保局:开展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让二次销售的“回流药”无处藏身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施子海介绍,为了减轻人民群众疾病医疗负担,营造良好的医疗保障环境,过去五年,国家医保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净化医疗医药行业生
2025-07-24 11:25:00
-
-
李红军在进贤县调研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加快推动医疗器械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延链补链强链李红军在进贤县调研重点企业发展情况7月21日,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红军前往进贤县,调研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捷,市委常委、副市长马煜洲参加。江西宝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成为医用护理耗材领域国内领先的研发生产企业,
2025-07-22 16:41:00
-
-
人社部:上半年8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度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已发布,新增发布12个数字职业工资价位,为企业和劳动者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了信息参考。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8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张芊芊)丨来源:央视新闻丨编辑:于惠敏丨校读:张英丨审核
2025-07-22 1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