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不停让妻子"再重点"! 结果第二天醒来…离瘫痪仅一步之遥, 三类人群格外警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9:38:00
浙江47岁的公司管理者张先生
长期受到肩颈酸痛困扰
前几天,他下班回家后
感到肩膀脖子酸痛、实在难忍
就跟往常一样
让妻子根据网上学的
按摩手法按摩肩颈
随着他频繁要求“再重点”
妻子力道越按越大……

按摩完后,张先生
果然觉得肩颈部位松快许多
可半小时后
一阵眩晕感突然袭来
他以为是太疲劳了
于是倒头就睡
谁知第二天醒来
头晕不仅没有缓解
走路时双脚更像踩在棉花上
身体一个劲往左侧歪
……
妻子急忙拨打120,将张先生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接诊的神经内科医师发现,张先生除眩晕、步态不稳外,还伴有眼球震颤——典型的小脑受损症状。头颅MRI检查结果更是让人吃惊:右侧小脑大面积梗死!
颈部CTA显示:右侧椎动脉V2段出现夹层样改变,就像是即将引爆的“定时炸弹”。之后,医生通过脑血管造影,确诊他患有右侧动脉夹层。

张先生的椎动脉因外力挤压,出现内膜撕裂,血液渗进血管壁形成了血肿,既造成血管狭窄,又产生血栓,脱落的血栓直接堵死小脑供血血管。
所幸,经过紧急治疗,张先生的血管已逐渐修复,一周后能独立行走,但他仍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
这些悲剧都与“放松”有关
为啥脖子按摩如此危险?
张先生的的惊险张经历并非个例
近两年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收治了过多名类似患者
其共同点——
发病前有过按摩经历
医生介绍,过去总以为脑梗是老年病,但现在中青年的患者却是越来越多。数据表明:45岁以下青年卒中占比已经攀升到10%~14%。在中青年卒中病因中,10%~25%与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有关,其中,椎动脉夹层占比最高,达到48.4%。
椎动脉由内膜、平滑肌层和外膜构成。当颈部受到外力冲击、或过度扭转时,椎动脉内膜可能会被撕开一个小口,血液趁机钻进内膜与中膜之间,一方面会导致血管变窄,另一方面则是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顺着血流冲进颅内细小血管,就会引发脑梗死。
医生提醒,最危险的就是椎动脉V2段,它被骨头紧紧包裹着。这个部位没缓冲空间,按摩的时候用力按压、扭转,就像“夹在门缝里的水管”,一不小心会被挤伤。
美国心脏协会已明确警告:颈部推拿会显著增加中风的风险,尤其是追求“咔哒”声响的扳颈动作,简直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以下三类人需格外警惕
这样按摩最安全
医生特别提醒
以下三类人
尤其要管好“想按摩的手”
- 血管“脆皮”者:部分人群天生血管壁较薄,或者存在血管发育异常,即使是“正常力度”的按摩也可能引发意外。
- “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会催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当的按摩则可能让斑块破裂、血栓脱落,瞬间堵塞脑血管。
- 追求“狠力道”者:总认为“力度不够等于没按”,殊不知血管根本承受不起这种“暴力放松”。
另外,超长时间使用按摩椅、突然转头、蹦极,甚或打喷嚏的进修过于用力等,都可能成为血管撕裂的诱因。
医生指出,如果实在需要放松——
- 要避开危险部位,颈前两侧的颈动脉窦、后颈正中和两侧的椎动脉穿行区绝对不能碰,肩背部肌肉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 力度必须轻柔,以放松肌肉为目的,一旦感到疼痛就是身体发出的“停止信号”;
- 一定要选正规机构,非专业技师缺乏解剖知识,极易误伤血管神经,最好先到医院评估是否适合按摩。
来源:浙医在线、新闻坊
编辑:LL
-
-
丈夫不停让妻子"再重点"! 结果第二天醒来…离瘫痪仅一步之遥, 三类人群格外警惕
浙江47岁的公司管理者张先生长期受到肩颈酸痛困扰前几天,他下班回家后感到肩膀脖子酸痛、实在难忍就跟往常一样让妻子根据网上学的按摩手法按摩肩颈随着他频繁要求“再重点”妻子力道越按越大……按摩完后,张先生果然觉得肩颈部位松快许多可半小时后一阵眩晕感突然袭来他以为是太疲劳了于是倒头就睡谁知第二天醒来头晕不
2025-07-21 09:38:00
-
-
高温天这个习惯会要命!六旬老人健走后直吹空调,没过多久送医抢救
65岁的张先生患有高血压多年,平时按时服药。然而就在前几天,酷暑难耐的午后,张先生健步走回家后,直接对着空调猛吹。没过多久,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右侧手脚无力,说话含糊不清。经诊断,张先生发生了急性脑梗死。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医师张舟提醒:夏季高温环境下,不当的避暑方式可能成为脑血管病的“导火
2025-07-11 09:58:00
-
-
网红医生不能乱科普丨豫论场
□悦连城“花椒加一物能治百病”“喝醋软化血管”“拍打肘窝能治疗血栓”,如今,打开社交媒体,一些医生主播面对镜头侃侃而谈,输出各种真假难辨的医疗“知识”,误导大众、制造焦虑、收割流量。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
2025-07-09 09:52:00
-
-
孩子身上黑色斑块,要不要祛除?整形专家告诉您
一些仔细的家长会发现自己孩子面部、四肢等部位长有“黑褐色斑块”,有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状,有的平坦或凸起,有的生长缓慢,而有的增长迅速。山大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专家介绍,这些黑褐色斑块俗称“黑痣”,医学上称色素痣,也称为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是一种常见的由痣细胞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黑痣的出现常与日
2025-06-20 01:14:00
-
-
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健康“第一杀手”,如何有效预防?来看专家解答
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我们在体检时,经常可以看到检查单上有“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项目,他们的高低预示着我们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低。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大众广泛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是怎么得来的?我们能否采取预防措施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
2025-06-18 1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