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单价、订单量双下跌,美团召开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餐饮商家集体发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6:17:00
近日,美团在上海召开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会上,众多餐饮商家集体发声,反映被迫卷入“价格战”导致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参与“价格战”后,有的商家外卖客单价下滑7元至10元,实际收入减少了15%以上。商家的两难困境,也让外卖行业站到十字路口。



商家客单价、订单量双下跌
近期,外卖行业掀起多轮消费补贴“价格战”,热潮之下暗藏隐忧。从表面上看,外卖“价格战”做大了市场总量,释放了消费潜力,实则同质化的低价格竞争让平台企业与相关外卖商家陷入利润困境。
某头部茶饮品牌外卖业务负责人表示,这种非理性补贴带来“虚假繁荣”。
“我们平时实付价20元一杯左右,但现在补贴后用户只需几元就能买到一杯,等补贴没有了,很多人就不喝或者减少消费了。”他表示,超低价也改变了消费习惯和认知,上个月补贴减少后,客单价、订单量双降,很难恢复正常价格体系。
某全国连锁米粉品牌的外卖运营总监也表示,近期受补贴影响,外卖客单价从25元锐减至10多元。“别的品牌补贴后,订单涨得非常厉害,我们不补贴连老用户都会流失,只能被迫加入‘价格战’。”
此外,大规模补贴带来的订单波峰也加大了门店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
茶饮品牌外卖业务负责人举例说,正常某个门店如果外卖订单100单左右需要2名员工,如果订单翻倍,人手也得跟着翻倍,“但问题是我没法判断翻倍的订单是不是常态,万一后面补贴停了,订单减少,多出来的人力成本就覆盖不了。”
因此,在目前补贴不确定性较高、日常订单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门店对于人力安排偏保守,也导致现有员工劳动强度直线上升。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翟庆华表示,要重视这种订单波动给门店和一线员工带来的压力。“‘价格战’涉及好几个主体,但是承受压力的其实是门店。”翟庆华表示,应对单量增长,门店可能会雇用临时人员,但连锁反应是人工成本上升、出餐质量难保证,损耗率也会上升,这些都会体现到运营成本中,并且当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时,也会直接冲击门店利润率。
行业呼吁良性竞争
在此之前,行业监管部门也曾两次就外卖行业的“价格战”约谈相关平台,规范行业发展。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短短两个月之内,这已是监管部门第二次约谈外卖平台——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外卖平台企业,要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的本质应是创造价值,而非透支价值。在短时间内,这种卷价格的“外卖大战”似乎让消费者享受到了价格优惠、让商家骑手获得更多订单、让平台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一味卷价格是对良好行业生态的破坏,最终消费者、商家、平台企业、实体经济的利益均会受损,没有赢家。
外卖平台发力品质战
值得关注的是,在“价格战”白热化的同时,各大平台已开始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品质竞争正成为新的角力点。
近日,据“京东黑板报”消息,京东外卖正式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上销量突破百万。同时,京东外卖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真金白银,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京东外卖表示,平台将通过流量扶持、营销补贴、爆品运营、优质配送和专属售后的5A级商家服务体系,帮助更多品质餐饮商家实现线上生意可持续增长,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外卖更好体验。
7月22日,美团官微发布消息,即日起拼好饭正式启动“万家品牌”计划,将为全国1万家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倾斜、联合定制服务和品牌扶持等,共同服务好消费者。
6月16日,饿了么宣布全面升级“优店腾跃计划”,再投入逾10亿元,加码抢滩品质外卖商家。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类似的创新模式正在促进外卖行业进入精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蒋永霞)
中国商报综合自证券日报、证券时报、第一财经等
-
-
客单价、订单量双下跌,美团召开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餐饮商家集体发声
近日,美团在上海召开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会上,众多餐饮商家集体发声,反映被迫卷入“价格战”导致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参与“价格战”后,有的商家外卖客单价下滑7元至10元,实际收入减少了15%以上。商家的两难困境,也让外卖行业站到十字路口。商家客单价、订单量双下跌近期,外卖行业掀起多轮消
2025-07-25 16:17:00
-
-
烟台“果二代”的蝶变
“老辈儿种地靠经验,现在全靠数据,不服不行。”几年前,龙口果农于基东还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心甘情愿地给儿子“打下手”。15日,再提起儿子时,他满脸都是藏不住的骄傲。于本诚,龙口市诚达佳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几年来,他扎根乡土,抢抓电商风口,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向全国,成为龙口小有名气的电商达人。初衷
2025-07-24 22:25:00
-
-
AI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上半年品类成交量同比激增10倍
来源:央视财经传统家电焕新升级,潮流数码产品也爆款频出。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7400万件。AI手机、AI电脑、AI眼镜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潮流三件套。在不少门店,AI眼镜“货到即售”,供不应求。总台央视记者 陈昊冰:今天的出镜有点特别,因为在我对面的摄像
2025-07-24 01:06:00
-
-
苏州父子兵,带出400亿家电龙头
文/杨松 鄢子为 编辑/鄢子为90后总裁钱程,拿了个开门红。7月12日,钱家父子实控的科沃斯公告,1-6月净利9.6亿-9.9亿元,同比增长超57.6%。“X系列和T系列恒压活水滚筒洗地机器人,延续畅销势头”。这家苏州家电公司,市值已超过400亿。钱程团队将添可品牌的滚筒洗地等技术,引入扫地机器人,
2025-07-16 11:49:00
-
-
代抢?录入?小心 “票圈陷阱”!
小 心“票圈陷阱”暑假追演防坑指南宝子们!暑假热辣辣地来咯!谁不想去超嗨的演唱会?谁不想买到热门潮玩?可抢票、抢娃那叫一个难!好多宝子就动了歪脑筋,想找“非正规渠道”买票。可千万别!里面全是坑,危险系数拉满!1代抢票——信息“裸奔”风险大代抢服务,即消费者将个人身份证号、姓名等敏感身份信息,连同演出
2025-07-16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