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融”观中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6:04:00    

本报记者 沈文敏 韩维正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正在进行抓握训练。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供图

今年三月,二〇二五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赛。赛事期间,傅利叶人形机器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傅利叶供图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在上汽通用汽车完成实景实训。图为开普勒K2“大黄蜂”在车间完成搬运工作。 开普勒供图

在上海张江机器人谷的实验室里,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为一台通用人形机器人GR-2调整灵巧手的抓握力度。这台身高1.75米的机器人将被送到康复中心,承担康复训练任务。

50公里外的临港新片区,智元机器人的工厂里,数台远征A2机器人正在流水线上接受最后的功能检测,它们即将奔赴汽车工厂和4S店,成为“数字工人”和“智能销售员”。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依托上海高端制造业基础、长三角完备的供应链及产业配套,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进化”。

“降低门槛才能加速生态繁荣”

数据积累,对机器人的智能化提升至关重要。

过去数十年,机器人的行动往往依赖人们的预设规则。想让机器人自主决策、随机应变,需要不断向大模型“投喂”数据,数据量越大,大模型在某一场景的表现就会越接近人类。

数据从哪来?从应用场景的训练中来。

“去年9月,我们启用了行业首个数据采集厂。每天都有100台机器人在这里训练,产生上万条数据,为机器人学习提供‘养料’。”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副总经理胡静萍介绍,一个简单的倒水动作,数据采集员们需要让机器人重复数百次甚至更多。

训练如此重要,但如果每家企业都自建训练场,成本必然不小。怎么办?上海市说:我来。

今年1月,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上海正式启用。这座5000平方米训练场的建设方是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它由央企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而成。这是上海扶持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

记者看到,来自智元、傅利叶、开普勒、上海电气等公司的上百台机器人,正在这里训练行走、叠被子、洗碗、拧螺丝、焊接等技能。今年,训练场有望沉淀1000万条数据,形成业内规模领先的异构人形机器人数据集。

“之所以是‘异构’的训练场,是因为人工智能如果用同质化数据,会产生AI幻觉,所以在打造的时候联合了十几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把所有的动作捕捉下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说,训练场其实就是一个数据生产工厂,未来能产生更多数据提供给企业使用,帮助行业发展。

为了以开放协作突破技术壁垒,2024年,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了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同时启用了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吸引全球开发者共享数据,进一步降低研发门槛。“这就像安卓系统对手机产业的意义,降低门槛才能加速生态繁荣。”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说。

“用耐心资本支持原始创新”

去年以来,中央文件中多次提到要发展“耐心资本”,主要指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专注于长期的项目或投资活动,并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

作为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发展正需要耐心资本的扶持。

“每一个创新都是要烧钱的。”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总负责人汪兵说,“中国本土创新,不是偶然事件,是厚积薄发。我们需要用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支持原始创新、颠覆式创新。”

为此,上海市设立百亿级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来吸引社会资本。同时,下辖各区县、各条块,也相应建立产业引导基金。2024年,浦东新区筹备的人形机器人子基金,重点投向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关键领域。宝山区发布上海首宝智业投资基金,规模约5亿元。今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发起成立一个针对人形机器人垂直领域的2亿元基金。

耐心资本浇灌下,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日渐繁荣。

明星企业研发呈现加速态势。傅利叶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将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携手打造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其产品GR-1已实现商业化落地,累计交付超过100台,新一代产品GR-2、Fourier N1相继推出。智元获腾讯领投的B轮融资,估值飙升至150亿元。今年1月,智元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3月,能骑自行车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灵犀X2正式发布。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也涌现出步科股份、鸣志电器、禾赛科技等企业。

“人形机器人将像手机一样普及”

站在张江机器人谷的观景台俯瞰,傅利叶的实验室、智元的工厂、国地中心的训练场次第排布,宛如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硅谷”。这里每天有3000名工程师在攻克技术难题,每年孵化20余家初创企业。上海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覆盖了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再到应用场景拓展的各个环节。

“正是因为上游供应链的成熟,我们才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一台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制造部总经理张绍政介绍,人形机器人的许多关键零部件的上游精密加工环节,都与新能源汽车有所交叉,这些精密的零部件能很容易地迁移到人形机器人制造中。

在应用场景方面,上海的人形机器人已广泛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医院里,人形机器人担任“护理师”,协助医护人员照顾患者,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在家庭中,它们化身“生活助手”,帮助人们打扫卫生、陪伴老人孩子;在汽车工厂,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员工”,熟练地完成零部件的装配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江磊说。

相关文章
重磅回归!国补政策8月18日最新通知:暂停后确认恢复,第三批690亿资金本月正式下达,申领入口2025年底结束

国补政策恢复:此前国补政策曾经历暂停,如今已恢复,并且会延续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 24:00,不会提前、延期或补领。首先,划重点!家电家居国补资格的领取方法入口是:京东APP搜「家电省2000」国补直接立减2000元,手机数码国补的领取方法入口是:京东APP搜「手机省500」或「数码

2025-08-18 14:44:00

当书香邂逅非遗!“拾光共聚场”打造沉浸式新体验,山西千年壁画首秀申城

“终于体验到了‘分茶’的乐趣!”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市民王女士在上海书城六楼新设立的“拾光共聚场”里,亲手体验了一次宋代点茶,看着自己打出的绵密泡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书展不仅能看书买书,还能亲手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为强化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并进一步放大上海书展的溢出效应,上

2025-08-16 21:02:00

中国电建股价持平 子公司4亿元储能项目环评获批

截至2025年8月15日15时,中国电建股价报6.16元,与前一交易日持平。当日成交额达16.16亿元,换手率为2.01%。公司总市值为1061.13亿元,市盈率为10.07。中国电建属于工程建设板块,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等业务。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中电建(田东)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田东县新

2025-08-16 04:23:00

引进落地氢能项目17个!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高效推进青岛市氢能产业园建设

一辆氢能共享单车背后的“绿色转型”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高效推进青岛市氢能产业园建设,引进落地氢能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超140亿元8月14日上午8时许,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河东村,程焕娟熟练地扫码、开锁,骑上一辆氢能共享单车,赶往自家的海鲜烩饼店。“这个车子挺好,跑得快,还环保。”最近,程焕娟已经习惯了这种

2025-08-15 07:05:00

敦煌种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445.4万元,同比增长73.43%

敦煌种业8月14日披露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2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5.4万元,同比增长73.43%;基本每股收益0.1032元。

2025-08-14 20: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