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座气象博物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8:34:00
本报记者 宋豪新

和林村的乡村气象博物馆。 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台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气候变化和影响;台下,20多名小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近日,一批参加研学的小朋友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林村,他们的目的地是一幢红色屋顶的三层小楼。原来,村里藏着一座乡村气象博物馆。
“这里曾是闲置的旧农房,我们将它改造成乡村主题的气象博物馆。”温江气象科普基地负责人李红菲告诉记者,博物馆正对着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都市温江区乡村振兴主题公园。“我们的博物馆就在稻田旁边,气象科普结合农业实践,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李红菲说。
博物馆面积不大,功能却挺全。气象观测展示区、气象模拟体验区、气象文化科普区,三个功能区域将气象知识娓娓道来。其中,气象观测展示区主要展示气象地面、高空、雷达观测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气象模拟体验区主要利用裸眼VR(虚拟现实)技术搭配气象模拟装置,让观众在互动中了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气象文化科普区主要通过图文展示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历程等内容,并融合了当地的农耕文化。
立足乡村气象博物馆,温江区气象局正着力打造“一馆一场一课堂”科普体系。“一馆”即乡村气象博物馆,“一场”即打造可参观、可体验、可互动、可研究的沉浸式科普观测场景,“一课堂”即开发了一套气象科普研学课程,围绕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等元素,形成“气象+”等科普研学课程。
“2024年5月,气象专家王明田在这里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农业气象‘坝坝课’。在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边,王老师边讲解水稻生长与气象条件的紧密联系,边引导学生们观察稻叶随风摇曳的姿态,体验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李红菲说,稻浪翻滚,学生们手持气象记录本,跟随王老师的步伐,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满满。据统计,自2023年开馆以来,乡村气象博物馆已累计开展研学活动100余场,接待研学学生4万余人次。
“游客参观完博物馆后,往往还会去和林稻海打卡游玩,或去参观不远处的温江大蒜文化体验中心。”据李红菲介绍,截至目前,乡村气象博物馆盘活闲置资产效益超300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3日 13 版)
-
-
浙江阅读驿站:让书页触手可及
杭州市上城区湖滨in77商圈的公益魔方,最近又多了一个“身份”——阅读驿站。走进驿站,一面墙的书架上摆着200多本书籍,其中以杭州、西湖主题图书居多。在西湖逛累了可以到公益魔方阅读驿站歇歇脚,周末带娃可以去社区阅读驿站享受亲子阅读,去邮局办事可以在阅读驿站拿本书打发排队时间……7月1日,由浙江省文化
2025-07-04 11:03:00
-
-
做大经济体量 扛起挑大梁重任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提升辐射周边带动全域能力,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形成新区引领、城区支撑、县市突破的发展格局。”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成都发展寄予厚望、提出更高要求。去年,成都经济总量超过2.35万亿元,占全省的36.3%,进出口总额占
2025-07-02 09:15:00
-
-
石狮市首批文化特派员正式“上岗”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通讯员 吴锦程6月30日晚,石狮市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举行。首批文化特派员共60名,第一期选派工作将在石狮市30个村(社区)开展试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为切实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石狮市在泉州地区率先出台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创新打造文化特派员工作“石狮模
2025-07-02 06:06:00
-
-
馆长带您走进安阳殷墟博物馆:解码“甲骨文”与“封神”背后的文明根脉
《馆长带您品味中华》走进殷墟解码“甲骨文”与“封神”背后的文明根脉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殷墟不仅出土了甲骨文、青铜器等文明瑰宝,更以实证重构中华文明连续性。近日,《馆长带您品味中华》节目走进安阳殷墟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副馆长郭卫兵带领观众穿越3300年时空,并与新华社“中国名牌”特约主持人艾诚展开深度
2025-06-28 02:13:00
-
-
河南邓州:政策“直通车”开进穰东镇 惠民政策“声”入民心
为推动惠民政策落地,提升群众知晓率,邓州市穰东镇精心谋划部署,启动“百姓宣传直通车”活动,多渠道送政策到家门口。活动中,工作人员在集市、广场设点发放民生保障、就业创业等宣传手册,用通俗语言答疑;在各村文化广场开展宣讲会,结合村情互动解读政策;基层干部与志愿者入户开展一对一宣传,精准覆盖不同家庭需求,
2025-06-26 1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