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上海之旅相册②俄罗斯Chaika:客居六年,致上海的情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8:44:00    

【编者按】2025年3月,中国已经对38个国家实行了单方面免签,入境短期旅游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在上海亦生活着许多外国人,他们有的在此客居一段日子,也有的把这座城市当作了他们的家。对很多外国人来说,上海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第一站。在新项目《上海之旅相册》中,澎湃新闻邀请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和上海产生交集的外国人,邀请TA们打开自己的手机或者相机,分享记录上海的照片与故事。

俄罗斯人柴卡(Chaika)在上海住了6年多,白天,她在一家公司任市场经理,业余时间,她穿梭在上海大街小巷,用她所爱的摄影和艺术,展现它那不常被国际认识的一面。摩登华丽的建筑与弄堂⽯库⻔混合交织、有时还能在弄堂里看到鸡和鹅、象棋对局……这些照片被她命名为《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她没有生活在世俗堆砌起来的照片中——那些甜美图像带来的幻觉,通过每日行走街头,她渴望了解上海的愿望变得愈加强烈,摄影帮助了她,构建了一份属于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上海的异国情调。她说,“在INSTAGRAM上,关于上海的照片都是关于外滩的,我觉得这个视角太狭窄了,上海远不止外滩,它十分多样化,很美妙。”在她的摄影作品和由此延伸迸发出来的文字里,柴卡突显了照片里的红色,有时深、有时浅。“这是中国的颜色,同时,红又代表着‘爱’,代表我对这座城市的情。”

柴卡的摄影作品与诗

以下为柴卡自述

我刚来上海是6年前,那时我在曲阜路租了一间公寓,邻居有法国、菲律宾、英国和中国的女孩们。我觉得我爱待在中国生活的其中一点是因为“安全”。作为一个女人,我特别珍惜这点。这种安全感我从未在任何国家体会过。住在上海很有趣,它很大又很国际化,让我有种不离开城市就能旅行的体验。我可以结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有的很开放,对世界很好奇,喜欢与外国人交流。这种交流有时不是言语上的,比如给你拍张照片,或者想和你一起合影。有时,人们会征得你的允许,有时不会,像狗仔队,某种程度上,会让我感觉自己像个超级明星,当然,这种行为有时很有趣,有时挺烦人的,得分情况。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与外国人保持距离。我也有些不大好的体验,比如有次叫出租,一位司机见我是外国人,便取消了订单。也有些人即使看到我翻译成中文的求助,也会说“我不明白你写的是什么。”这令我感到有些困惑。

但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帮助,他们帮助我这个遇到麻烦的外国人,一个无法解释清楚事情的外国人。遇见他们就像一个奇迹。我很感激这一切。在中国,我爱到处旅行,这里坐火车到全国各地很方便,徒步很方便,老人也能爬上山顶。我挺喜欢这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的,他们打着羽毛球、太极、打麻将、在公园里唱歌跳舞。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我记得有一次我要去苏州旅行。那是我在中国的第一次独自旅行。我不会说中文,也无法在网上订火车票。我在火车站左顾右盼,有个男人过来帮我订了票,他也要去苏州,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他向我推荐了苏州的旅游景点。陪我到了我要去的一处苏州园林。在确定我没事之后,他向我告别。这让我看到了这里的善良。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我有固定工作,我也是一名跨学科艺术家,摄影是我最大的爱好,通过摄影、故事、诗歌、歌曲来表达自己。我想到个有趣的故事,有次我去博物馆看到很多照相机,其中有些来自俄罗斯,苏联时期,我们也有很多非常好的相机,我突然看到一台“海鸥”牌相机,在俄语中,我的名字(Chaika)就是“海鸥”的意思,这让我感到很亲切。

柴卡的摄影作品与诗

柴卡的摄影作品与诗

柴卡的摄影作品与诗

柴卡的摄影作品与诗

我在上海受到很多启发。为此,我拍了一组照片,把它命名为《致上海的情书》,因为在INSTAGRAM上,许多关于上海的照片都是关于外滩的,我觉得这个视角太狭窄了,上海远不止外滩,它十分多样化。我想要尽我所能地展示、描绘上海,展示我为什么会爱上这座城市。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献给上海的情书》柴卡 摄影作品

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柴卡没有提及自己的国籍。“我不介意人们写我来自哪里,但我也不会主动提及。因为有很多关于俄罗斯人的刻板印象,而且人们会根据自己对一个国家的印象去框定别人。我刚来上海的时候,很多人说俄罗斯人都是酒鬼,开始听听这些还挺有趣的,但时间一长,你就感到厌倦了。”柴卡说。

Chaika 图 澎湃新闻记者编辑 吴栋 策划 许海峰 吴栋

相关文章
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韧性”“乐观”“令人鼓舞”,这是国际媒体评价中国经济一季度表现的高频词。在全球贸易秩序遭受严重冲击、市场预期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延续了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释放出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的积极信号,为处在震荡之中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信心。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迎难而

2025-04-22 11:39:00

上海之旅相册②俄罗斯Chaika:客居六年,致上海的情书

【编者按】2025年3月,中国已经对38个国家实行了单方面免签,入境短期旅游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在上海亦生活着许多外国人,他们有的在此客居一段日子,也有的把这座城市当作了他们的家。对很多外国人来说,上海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第一站。在新项目《上海之旅相册》中,澎湃新闻邀请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和上海产生交集的

2025-04-22 08:44:00

上海又一住宅新盘“日光”!今年已有9个新房项目触发积分

上海又一个“日光盘”诞生。4月21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内中环的浦发・莲园项目开盘,该项目首批112套房源共吸引365组意向客户,最终,357组客户经政府相关部门审核为有效意向认购客户,112套房源在当天实现“日光”。公开信息显示,浦发・莲园可售房源总计458套,首批推出的112套为100平方米及13

2025-04-22 08:41:00

在因关税战爆火的敦煌网上,美国人爱买什么中国商品

记者从敦煌网获悉,4月13日至17日,家电、户外运动、宠物用品、发制品、健康与美容、数码摄影、安防等品类同比上周 GMV 显著增长。家电增幅达962%,是增长最多的品类。从中国发往美国订单量最高的100种商品来看,美国消费者偏爱中国生产的宠物用品、服装、鞋子、包和电子类产品等。(记者 孔家兴 王亚赛

2025-04-22 08:08:00

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看未来生活缩影

新华网东京4月21日电(记者岳晨星)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近日正式开园。作为本届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展馆之一,中国馆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围绕未来城市、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集中展现中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

2025-04-21 2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