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到沈博看宋辽时期金凤银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3:51:00    

辽宁日报记者 谭硕 文

4月12日,由沈阳博物馆、河北省易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联合主办的“易水寒光——易县大北城宋辽金银器窖藏展”在沈阳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易县大北城出土的宋辽时期金银器为主题,共展出241件/套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观众可从中窥见近千年前古人的生活以及精湛的金银工艺,感受历史文化之美。

1986年,易县大北城窖藏在河北保定市易县大北城村被发现。一件绿釉陶瓮内,封存了金银器、玉器、琥珀、水晶制品等,共计400余件,以金银酒器、饰品为主,宋辽风格兼具。从史料和文物上分析,窖藏埋藏年代大约为辽末至金初,距今约900多年。

本次展览展品数量占该窖藏文物的九成以上,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二级文物171件/套,既有璀璨华美的精巧饰物,也有墨书铭文的金银货币,以及晶莹剔透的水晶玛瑙,珠玑琳琅,极具古韵。

在“饰品”展区,金银折股钗、金龙头簪、梳子、耳环、钏镯、带具等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透过展柜,满池娇纹金栉、缠枝莲纹金栉、金凤银簪光彩夺目。作为一级文物,它们的造型和纹饰带有北宋气韵,显示出当时金银器工艺之精湛。

“货币”展区则展示了该窖藏出土的18件银铤和181件金箔。相关资料显示,在该批银铤公布之前,已知我国境内出土的北宋银铤有19件。该窖藏出土的18件北宋银铤,将已知的北宋银铤数量增加了近一倍。

沈阳与易县,地理空间相距700公里以上,但历史文化上紧密相连。据介绍,沈阳有2300余年建城史,建城之初称为候城,属燕国。而其当时的都城燕下都就在今天的易县。此次展出的数十件银碟都是素面平底花口,与其尺寸与形制大体相同的文物也曾在我省朝阳北塔天宫出土过。射灯下,金穿玉摩羯戏珠耳环精巧、温润。同时,也在沈阳博物馆展出的出土自沈阳康平的辽代黄金面具也有类似的摩羯耳饰。两件文物在此相遇,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辽代流行风尚。

4月12日下午,易县文物保管所所长李连柱以《光阴的褶皱——从陶罐烟火到金饰流光》为题,分享了古易州8000年文明的璀璨脉络。

据悉,本展览将展至6月20日。展览期间,沈博还将推出系列学术讲座、社教及专家导览活动。

来源:辽宁日报

相关文章
西夏陵,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

原标题:持续推进保护传承与展示利用西夏陵,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文化中国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游客在西夏陵博物馆参观文物西夏灰陶鸱吻。西夏鎏金铜牛。西夏荔枝纹金牌饰。西夏陵1号陵和2号陵俯瞰。袁宏彦摄(影像中国)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利用西夏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对陵区进行监测。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摄

2025-07-17 08:26:00

沈阳一男子“自制警车”翻车!涉嫌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日,沈阳一男子将私家车改装为一辆警车,不仅安装了假车牌警灯,还有警报器。他驾驶车辆在前往加油站的路上与电动自行车发生剐碰,正在路口执勤的民警发现了猫腻。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因涉嫌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介绍,6月29日13时许,和平区平融路路口一辆警车与电动自行

2025-07-07 10:46:00

7月1日丨爱沈阳~欢迎收听“沈报头条”早班车

点击收听今天是7月1日星期二 《沈阳日报》重点关注——●6月30日,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开通运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新伟出席开通仪式。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为既有1号线的东部延伸线,全长16.137公里,设10座车站。仪式结束后,郝鹏、王新伟等领导同志乘坐1号线东延线,

2025-07-01 08:36:00

泉州发现唐朝宰相隐居地“活文物”!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位于泉州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的社坛相公泉,经专家初步勘察,其与在南安九日山隐居的唐朝宰相姜公辅关系密切。近日,社坛相公泉被南安纳入普查登记范围。社坛相公泉今年4月,南安市第四次文物普查队在丰州镇开展实地踏勘时,于旭山村社坛自然村的路边,意外发现一通阴刻“相公泉”字样的石碑。据同

2025-06-24 11:14:00

晨钟暮鼓奏响文化新韵 沈阳方城再添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近日,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继长安寺胡同掌灯仪式后,再度携手盛京龙城,在汗王宫广场隆重推出全新文旅项目——晨钟暮鼓仪式。这一极具仪式感的文化盛典,不仅彰显了沈阳方城2300年的深厚历史底蕴,更以沉浸式文旅体验,为游客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晨钟初响,唤醒千年古城。古人

2025-06-22 1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