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美国小伙在武当山习武15年,金发变黑发?本人回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4:26:00    

杰克在视频中展示中国“五星卡”。

在中国武当山习武15年的美国小伙杰克·平尼克最近拿到了中国“五星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杰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激动地宣布自己已经变成了“老内”,视频里他将头发盘在头顶,留着长胡子,俨然一位武侠片中的“道长”模样。一些网友发现,杰克的头发“好像染黑了”,他在采访中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回应说:“没有染发,但是头发确实逐渐变深了。在中国这么多年,练武术、锻炼时身体逐渐受到影响。”

从金发碧眼的“洋弟子”到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传人,杰克习武、研读《道德经》、教中外学生,“作为桥梁分享中国传统文化”,最终以“李资根”的中文名扎根中国。

扎根武当:从养生初心到文化归属

杰克是一位“90后”。15年前的2010年,20岁的他为“强身健体”来到武当山。他坦言:“我最初只是想学武术养生,被一段视频吸引,不是为了比拼。”

杰克认为,要学武术,就一定要找到它的根。手捧一本字典和“我要去武当山”的字条,他在一片晨雾中到达山脚下,一开始还有点晕头转向,“直到看到师父带领师兄们开始练功,才确定自己找对了地方。”

在师父指导下,杰克研读《道德经》《庄子》,开始更深入地了解道家文化。他逐渐认识到,武术不仅能帮助练习者修身养性、缓解压力,更发现国内外学员无论以怎样的状态或背景来学习,“都能有所进步,都能让自己有所提升,这非常神奇。”

“国际班”时期的杰克和师父、师兄。 受访者供图

这让他从练习者走上了武术教学之路。在教学中,杰克格外重视通过网络视频帮助更多远方的求学者,“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来到这里,还能帮助到很多人,我当初也是因为看到视频才来到了这儿。”

在他看来,传播传统文化已经超越了普通教练的职责范畴,变成需要用一生去践行的使命——既要持续加强自身修为,也要让更多人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武当山传播传统文化,我一生都要做交流的工作,现在已经在武当山扎根了。我和家人都很开心,拿到‘五星卡’之后感觉可以更安心了。”

以武为桥:教与学中的文化碰撞

作为武当山国际班第三批学员,杰克亲历了外国学生的“文化苦旅”——全班只有一半学生能够最终完成所有学习。

杰克和师兄弟们都认为,他们的师父袁师懋“能把道理说得很清楚”,他们能看出来,“武当国际班”不是徒有其表、装装样子,师父是真心想教,徒弟也真心想学。

杰克还努力克服了跨文化学习的挑战:“外国人必须‘从零开始’,成为一张白纸,忘记原有习惯。”

杰克书房一角

如今,杰克已变成了一位“洋师傅”,他教授中国弟子传统武术和道家文化。当一个西方面孔用不太标准的中文一板一眼地教学,有时会受到调侃甚至质疑,杰克说:“我的优势或许是‘旁观者视角’——因为文化差异,我必须深挖每个动作、每个道教理论背后的逻辑和细节。”

通过线上课程和短视频,他将武当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有一个外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大部分中国人都很骄傲。”杰克说,“现在不是中国在要求,而是外国人主动来讲好中国故事。”在他看来,这是真正的“朋友交流”。

道法自然:在变与不变中守护传统

在中国十五年,杰克见证了高铁贯通深山、外卖普及乡镇的巨变,但武当山的文化内核始终未改,静水流深。

杰克最喜欢《道德经》第十六章,书房中挂着“致虚极,守静笃”。“有动有静,这些概念一直在融合。”杰克认为,焦虑时需要回到稳定的核心。“在这里我们可以平衡生活,不会叨扰自己,不会太累。”

日常训练中,杰克需要打坐、练气功和太极拳,“后退两步,制造缓冲”的概念让杰克很着迷,“最大的概念是建立一个空间,这样就不会有压力落到身体上。”

身心同步修行,杰克的表情常常是平静而温和的。对网友“面相越来越像中国人”的评论,他幽默回应:“一个外国人的头发逐渐变深,好像变成黑色了一样。我认为这也非常有趣。我的想法在逐渐改变,我的生活也在改变。”

最近来中国旅游的美国网红Speed(“甲亢哥”),年龄和杰克十五年前刚来到中国时一样大,也有一个“武侠梦”。应网友要求,杰克还在网络平台上“喊话老乡来武当”。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来中国看看,待得更久一些,了解得更深入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了解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选调生用文化创意向景点“借流”,撬动成都金堂县乡村产业“商机”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刘恪生“柴火农具归到位,犄角旮旯无垃圾,烂菜烂果莫乱堆,枯枝落叶随时扫……王大嬢,把农具收拾归一哟!”8月下旬,走进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时不时都能听见村民们念叨着这几句顺口溜,在互相调侃、相互提醒。这是几个月前,由村主任助理、驻村选调生孙学艺在村中发起的“和美庭院”评比暨科

2025-08-22 12:10:00

成都世运会|世运多样 世界多彩——在精彩赛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八月的成都,紫薇竞相烂漫,缤纷色彩与世运会撞个满怀。多样性、多元化是世运会的最大魅力。龙舟竞渡、以武会友,中华传统体育在世运绽放光彩;腰旗橄榄球、飞盘等潮流项目热度不减,荷球、桑搏等小众运动走入大众视野……发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4个“宝藏项目”,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明因交

2025-08-19 10:33:00

上海书展“普陀日”:书香伴礼遇,企业携佳品

当书香遇见“苏河”,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3日至19日举行。普陀区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英雄集团、上海集草文化等携产品亮相,成为书展文化盛宴中的亮点。而在8月18日书展“普陀日”当天,上海发布与普陀区融媒体中心联手在上海展览中心打造的专场活动

2025-08-19 08:41:00

把“山、茶、医”装进一杯凉茶,杭州这里的农家乐有了特色茶饮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苏瑶 汪淳“一喝这凉茶,我就知道有我们皋城的绿茶!”皋城村工会驿站旁,村民刘庆华将杯中的凉茶一饮而尽。近日,由省级文化特派员项目“桃花坞”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联合研发的两款特色凉茶在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皋城村正式亮相,不少村民、环卫工人及救援队工作人员喝上了

2025-08-18 16:13:00

当书香邂逅非遗!“拾光共聚场”打造沉浸式新体验,山西千年壁画首秀申城

“终于体验到了‘分茶’的乐趣!”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市民王女士在上海书城六楼新设立的“拾光共聚场”里,亲手体验了一次宋代点茶,看着自己打出的绵密泡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书展不仅能看书买书,还能亲手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为强化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并进一步放大上海书展的溢出效应,上

2025-08-16 2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