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泥塑绽新彩(我与非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6:54:00
本报记者 高 炳

翻 坯 胡新明在进行翻坯。 本报记者 高 炳摄

合 坯 胡新明在进行合坯。 本报记者 高 炳摄

粉 洗 胡新明在给泥塑进行粉洗。 本报记者 高 炳摄

上 色 陕西新明泥塑工坊员工在给泥塑上色。 凤翔区委宣传部供图

六营村“坐虎”彩绘泥塑。 凤翔区委宣传部供图

凤翔泥塑中的经典造型“坐虎”。 本报记者 高 炳摄

十二生肖造型泥塑。 本报记者 高 炳摄

游客在六营村欣赏泥塑作品。 凤翔区委宣传部供图
仲春时节,驱车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东的“泥塑第一村”——六营村,还未到村口,一尊20多米高的巨型“泥塑坐虎”便映入眼帘。
仔细打量,虎身色彩鲜艳,双目炯炯有神。“虎,是凤翔泥塑中的经典‘主角’。”60岁的胡新明笑言,“它护佑着西府百姓,穿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
胡新明是凤翔泥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11岁学“泥耍活”开始,他与凤翔泥塑结缘已有半个世纪。
凤翔,地处关中西部,古称“雍”,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从某种程度上说,凤翔泥塑与秦始皇兵马俑同宗同源。”在胡新明看来,“经典的虎面造型,也与周秦青铜器的兽面纹高度相似,散发着狞厉之美,可见其渊源颇深。”
时空流转,这种传承千年的手工艺至今仍流行于民间,见证着这方土地上的婚丧嫁娶、祭祀庆典,也融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过年请“家宅六神”,祈求四季平安、赐福纳祥;婚嫁用“麒麟送子”,祝愿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小孩满月送“老虎”,用意镇宅驱邪、护佑安康……
前些年,胡新明大胆尝试,在泥里加入纸浆、棉花、面糊、糯米汁等,反复试验,研制出“摔不烂”的泥塑;创新泥塑造型,让各类产品推陈出新。
与此同时,六营村泥塑产业的发展也势头喜人。如今,全村有200多户、上千人从事泥塑产业,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泥塑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里还建了泥塑传习所、体验园,“非遗+文旅”拓宽转型新路子。
历经岁月沉淀,凤翔泥塑的名气越来越大。2002年、2003年,胡新明和村里老艺人胡深合作设计的泥塑马、泥塑羊,连续两年被选为生肖邮票主图案。2017年,胡新明带着作品“凤尾鸡”,走上了央视元宵晚会的舞台……
古老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胡新明的儿子胡锦伟,在大学学的设计,毕业后也跟着父亲做泥塑。他尝试融入更多现代、时尚元素,开发出围巾、眼罩、冰箱贴、手机壳等泥塑元素新产品,受到网友热捧。
“在时间长河中,每一辈人所融入的时代特色,是民间艺术生命力不断延展的源泉。”胡新明感慨不已,“小小泥塑,凝结着这片黄土地上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愿,也‘捏’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
-
千年泥塑绽新彩(我与非遗)
本报记者 高 炳翻 坯 胡新明在进行翻坯。 本报记者 高 炳摄合 坯 胡新明在进行合坯。 本报记者 高 炳摄粉 洗 胡新明在给泥塑进行粉洗。 本报记者 高 炳摄上 色 陕西新明泥塑工坊员工在给泥塑上色。 凤翔区委宣传部供图六营村“坐虎”彩绘泥塑。 凤翔区委宣传部供图凤翔泥塑中的经典造型“坐虎”。 本
2025-04-26 06:54:00
-
-
第32届中国(长安)兰花博览会开幕 5000盆珍品“争芳斗艳”
中新网西安4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第32届中国(长安)兰花博览会(以下简称:兰博会)15日在西安市长安区开幕。此次兰博会以“兰香秦岭 常来长安”为主题,旨在全方位展示秦岭的生态之美、兰花的迷人芬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兰友齐聚陕西。第32届中国(长安)兰花博览会开幕。长安区委宣传部供图本届兰博会
2025-04-15 23:46:00
-
-
西山区挂牌启用15家青年人才驿站
日前,昆明市西山区委人才办、共青团西山区委联合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培训中心举行西山区青年人才驿站授牌暨项目启动仪式,共同为15家青年人才驿站授牌。此次首批授牌驿站共15家,分布在西山区的7个城市街道,是目前省内覆盖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青年驿站项目。驿站包含青年旅社、度假公寓、商务酒店等形态,精准嵌入
2025-04-15 08:56:00
-
-
南京高淳区常务副区长胡学艺,拟任新职
4月11日,南京市委组织部发布市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高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胡学艺拟任市级机关部门正职。胡学艺 资料图公开资料显示,胡学艺,男,1977年9月生,汉族,四川仁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00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10月参加工作。胡学艺曾任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六处
2025-04-11 21:01:00
-
-
中国经典更新的三条路径
作者:张涛(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人文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经典在世界古典之林中以极强的延续性著称,这一延续性与中国古典传统不断更新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而经书作为中国古典的核心,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上至少存在着经目扩充、文本新解与经书重编三条经典更新的路径。扩充经目今日的经典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并非自古而然。
2025-04-05 0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