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东湖评论:在追思怀远中厚植家国情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0:45:00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气节。当春风拂过青松翠柏,当细雨浸润黄土石碑,人们以祭扫仪式连接过去与现在,让那些历经时间洗礼、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在新时代绽放万丈光芒。

一缕心香寄哀思,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初心的叩问。在文明祭扫的青烟袅袅中,古训家风与时代精神交响共鸣。戍边烈士陈祥榕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将“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的家规升华为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敦煌研究院李姓修复师三代接力守护壁画,用“守拙存真”的祖训诠释着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匠精神;徽州鲍氏后人将《棠樾家训》镌刻在乡村小学廊柱,让“穷则独善,达则济世”的箴言正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落地生根,抽枝发芽。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愈发深刻,实现了家风古训从家族记忆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升华,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与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

山河不忘英雄名,薪火相传代代承。从“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万家灯火总关情”的和平时期,无数革命英烈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赵一曼在酷刑下高呼“我的主义、我的信念,绝不更改”,用鲜血染红了信仰的旗帜;郭永怀与警卫员在飞机失事前紧抱绝密文件,焦黑相拥的残骸化作我国科技崛起的基石;还有那些在抗洪大堤上用身体筑起防线的子弟兵,在烈火浓烟中逆向前行的消防员......他们都以生命践行初心,用热血铸就忠诚。如今,我们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守护与延续。当年轻学子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当边防战士在界碑旁讲述英雄故事,红色基因便在代际传承中被点燃,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清明节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传统祭祀范畴。从古朴的家族祠堂到肃穆的烈士陵园,从泛黄陈旧的族谱家训到鲜红醒目的纪念碑文,从个人缅怀到民族记忆,清明节如同一条永不褪色的精神纽带,一端系着“修身齐家”的文化根脉,一端连着“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担当。这种“家国同构”的精神特质,让清明节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是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化作推动历史发展、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从航天人在太空写下“中式浪漫”,到科研团队突破“卡脖子”技术,再到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挥洒汗水。新时代的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家国情怀既是贯穿古今,一脉相承的精神传承,更是创造未来的有力支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每一次祭扫都在重温历史,每一次追思都在坚定信仰。唯有让家国情怀于铭记中生长,方能汇聚成推动民族奋进的磅礴力量,向着民族复兴大步前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章美玲(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郭蕾

相关文章
河北参与创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热播引发共鸣

河北参与创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热播引发共鸣峥嵘岁月超燃再现 “青春战歌”鲜活可感电视剧《浴血荣光》剧照。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供图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韩莉)“这是一部展现波澜壮阔革命历程的作品,非常吸引人。”“剧中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革命先

2025-07-21 07:50:00

罗东川:以学习教育实效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罗东川在大通县督导调研时强调以学习教育实效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7月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督导调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调研乡村基础设施、养老服务等情况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学习教

2025-07-10 18:32:00

福建街小学“三重奏”奏响红色华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邓甜恬)近日,江汉区清芬社区联合福建街小学与武汉出版集团,在江汉路新华书店共同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党员活动,学校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表达对党的热爱与忠诚,展现党员风采与红色精神传承。福建街小学为学校老党支部书记李庆荣颁发了“光荣在党 50年”纪念章。李庆荣书记作为

2025-07-03 13:05:00

好看也好耍!82幅碑刻题跋作品展示历史与艺术的交锋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巴蜀碑刻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文人就有拓印碑刻、题跋碑刻的传统,到近代,书法家们也常常将自己对碑刻的艺术理解和感悟题跋于上,形成了书法界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是获取历史信息、研究艺术源流的不二之选。6月25日下午,四川福宝美术馆就迎来了这样一场碑

2025-06-25 21:12:00

官方发布!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考历史类成绩分段统计表出炉

6月25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考历史类成绩分段统计表。注:150分以下略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2025-06-25 18: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