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用村志记录乡村社会历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0:32:00
潮新闻客户端 黄仕忠 姚乃平

语谓“盛世修志”。当下许多乡村都在着手编撰村志,以记录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也是慎终追远,垂范后世。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阳春行政村,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由八旬老人郭恒巨主编,经中山大学中文系黄仕忠教授审订,完成出版了一部四十余万字的《阳春志》。此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实为当下村志中难得之佳作。兹转载黄仕忠先生撰写的序言和姚乃平老师的书评,以飨读者。
古史有志,始自《禹贡》。地方有志,今存最早者,为东汉《越绝书》。“越绝”一词,义为越地之史。此书所记,大略涵盖今浙江之境,而以绍兴会稽为中心,此间历史、地理、气候、人文、风俗,莫不赅载。
吾乡阳春,地处会稽腹地,受辖于诸暨之枫桥镇。枫桥西南以白茅山为界,东南接走马岗,有枫溪江自南而来。江含两支:主流枫溪,源自东溪上谷岭,经赵家镇、枫桥镇而下;支流发源于走马岗,上游有二源,称左、右溪,至丫溪桥下合而为一,是为栎溪(亦称栎江),下经阳春、桥亭、洄村,于牛头山下与枫溪汇合,遂为枫桥江。其中流经永宁乡一段,亦称永宁江。
永宁之称,始自唐代。宋时因避讳,改名长宁,后世仍沿旧名。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历永宁乡、永宁公社等,至1980年代,复名永宁乡。后建大行政村,遂撤销乡级建制。
永宁江自丫溪桥而下,山高谷深,地形急降,汛时水流湍急,经陈昂、顾家坞、徐村畈,从石砩奔涌而出,此后地势稍缓,流转六七里,经阳春、桥亭至郝山脚下,过栎桥而入洄村,再下五六里,与枫溪之主流汇合。
自石砩至栎桥之间,有河谷一片,长八九里,宽三五里,形如窄长之桑叶。永宁江蜿蜒其中,两岸土地肥沃,良田桑园,阡陌纵横。阳春行政村之主村阳春,地处“桑叶”之中段,所属小溪坞、钱家山下、骆家湾、茅草坞诸自然村,散落四边,形若拱卫。其东北数里有石门水库,南向数里为五联水库,另有山塘水库,星布此间,山色倒映于水,村落静照入塘,恬淡安宁,令人有出尘之想。
此地四时有稻麦茶桑,村落见鸡豚牛羊,鸡鸣犬吠,炊烟袅袅。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于斯,长于斯,息于斯,已历经千数百年。山水古迹,实堪游览,人物风俗,绵延久远,若得录而传之,可备史乘稽考。《阳春志》之作,实缘于此。
此志凡四十万言,备述阳春千余年之变革,略于古而详于今。于近百年之村史,尤为详赡。考自然环境、建制沿革、聚落主姓,以忆往思守;录农工商业、教育风俗、名胜遗址,以敬养思教;辑艺文资料、人物轶事、励志图强,以见贤思齐。古云“郡之志犹国之史”,此志既为村落之史,亦可供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之一窥。意义深远,非可以一村一地而忽略矣。
主编郭恒巨先生,长期关心家乡文化历史,曾历时十余年,编成《阳春郭氏宗谱》,皇皇三函,既以慎终追远,亦借一家一姓之兴衰,记录往昔之时代与社会。年过八五之后,又伏案数载,由郭姓族谱而扩展至阳春行政村,涵括周边诸村,纂成此志,厥功甚伟。我有幸亲承先生教诲,先生授课之时,和颜悦色,板书严整,虽五十载过去,犹历历如在眼前。
先生如今年届九旬,此志经其逐字审定,复命我为序。班门弄斧,则吾岂敢。然师命难违,谨此略述数语,聊充昔日窗课之意,冀博先生一粲,亦表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钱家山下村黄仕忠敬序于广州中山大学
2023年11月1日

我读《阳春志》
姚乃平
朋友纪德推荐我读一读《阳春志》。这是一部村志,写的是诸暨市枫桥镇阳春村的人和事,由曾在石砩完小担任过校长的郭恒巨先生主编。
“志”者,“记”也。作为村志,它记载了阳春村居民从无到有的流变。“志”与“谱”不同,谱,指的是家谱,或曰宗谱、族谱等,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呈线性状。志,则是居民平面的或立体的信息,譬如《阳春志》除了郭姓居民的事迹,但凡居住该村的他姓人氏的信息也收录其中,它所记的是经过筛选的该村居民突出或特别的事迹及经年累月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从而演化成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由此可知,志书比家谱具有更广阔更全面更丰富的历史呈现,适合后人阅读。由于各种原因,“村”的概念存在变数,譬如,现在钱家山下、小溪坞、上宣、马塘等自然村都圈在“阳春村”范围,若干年前那里的人算不得是阳春人,如果推前二三十年写《阳春志》,也不是今天的样貌。
“谱”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家族的可溯性,它昭告族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志”则侧重于记载居民在这块土地上一路行来的作为且得以流行、流传的人情世态。《阳春志》还有不少篇幅交代阳春村及周边有关村的地理形势,诉说着阳春村一带风俗人情得以形成的自然因子,大大地延展了人们对阳春村的认知。我不是阳春村人,但它距我的故乡石砩村只有三华里,作为邻村,阳春村有我的亲朋好友,于我并不陌生,母校白米湾中学坐落该村,更有了我青春岁月的甜蜜记忆。《阳春志》叙述到我熟知的那段历史,常与我的记忆重合,便有了亲切感。
翻看《阳春志》,郭姓居民的人事自然是该志的主体。从辑录的“文献辑存”和“修谱”等章节中可以看到,郭氏家族决定着阳春村人文历史的发展。村史绵绵,演绎着郭氏一族在阳春村砥砺前行的轨迹。据《阳春志》统计,该家族有名姓可考的太学生在明清多达136人,可以想像这是一个耕读文化传承相当久远的家族。村贤郭友云训其子孙言曰:“刻薄成家必不享,奔走权贵甚可耻,为我子孙者,惟在读书与积德而已,遵吾命者为孝子,守吾规者是仁孙。”这“读书”“积德”的家训,可证郭氏家族在阳春村生生不息自有其优秀的文化传承。
一个村庄的发展,主要的标志是人的发展。阳春村人在历史上留存的事迹构成了《阳春志》的主要内容,凡是可考的阳春村的历史人物在该志书里都有据实记录,即使只有一个名字,一个身份,有案可稽,于其后人都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阳春志》里所记载的人物很大一部分转录自他们的家谱,但郭氏家谱百年未修,这百年间有迹可考的人物的增补自然是《阳春志》编撰者的贡献。如对编撰该志有重要贡献的黄仕忠、郭润涛等,就是阳春村后人的优秀代表,他们其实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太学生”,是阳春村的传统文化滋养了他们的成长、成熟,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家族的情怀和他们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保证了《阳春志》编撰工程的完成,是值得被人记住的。《阳春志》选录了黄仕忠的《山乡物语系列》和《钱家山下》一书的部分内容,从细节上将阳春一带的风土人情作了生动介绍,诠释了阳春文化传统的内涵,读来感同身受。人们常说“人杰地灵”,说的就是环境与人的关系,这“环境”远不只是指自然环境,也指人文环境,这种传统文化的教化,阳春村后人将获得更多的裨益。
阅读《阳春志》,我很有兴致的是那熟悉或熟而不悉的部分。如白米湾、化中庵等,我对它很熟并怀有深厚的情感,但并不确知它的来历和对它对地方文化教育的贡献,读了《阳春志》,才明了它的源流和全貌。几十年间我不知多少次伫立在化中庵那虬枝横陈沧桑密布的罗汉松前,仰望那耸入云际的槭枫树,盘桓在相互缠绕分不出你我的古柏桂花树下,产生过无数的遐想。《阳春志》终于让我知道了它们的前世今生,很有一种阅读的满足和快感。回想当年行走在新书房石板铺就的走廊过道、厅堂天井乃至办公室或寝室,似乎常能嗅到它散发的浓厚书香,听到那悠长的历史回响。在《阳春志》描述白米湾的文字中,我还时不时会遇到熟人,譬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发白米湾的老场长姚祖来和从城市来的知识青年陈宝发等,他们的音容笑貌会时不时浮上脑海。
当年的阳春村,我们更知道它叫新山大队,新山大队办的新山小学的教育革命经验非同凡响。我曾多次去该校参加过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譬如,跟着章欣荣老师去该校内操场观看过郭恒松老师开设的精致的语文公开课,见识过新山小学名闻遐迩的郭晓映同学在来宾面前侃侃而谈的风采。发现志书里介绍当年该校老师群像时,我的同学郭桂儿也赫然在册,顿感与该校距离很近。
叙述历史,我最关注的是它的真实性。真实是志书编纂的生命,是它得以流传后世的根本价值所在,我试图用自己经历来比对《阳春志》对有关史实的叙述,觉得它比较客观,这是最可宝贵也最不容易的。如新山小学教育革命典型的横空出世,不仅仅是那个时代新山大队的重要事件,更是诸暨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记得珍宝岛事件爆发,新山小学学生立马给前线指战员写信,表达小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县有关部门在县府门前巨幅布展作了隆重介绍,曾轰动诸暨城关镇。《阳春志》用了较大篇幅客观介绍新山小学经验的来龙去脉,读来完全吻合并加深了我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阳春志》辐射性强,它以阳春村为中心,一一介绍了与阳春村有联系的周边村庄的景物人事,大大丰富了该志书的内容,这是我读《阳春志》的一大收获。阳春一带曾流传不少的故事,我浮光掠影地听说过,听说而已。由于那时年纪尚小,加上对地方历史文化的麻木迟钝,并不认真或有可能去细究,现在有志书为证,通过编撰者的努力,虚幻坐实成真,是值得庆幸的。譬如小溪寺,打小就知道该地的神秘,生产大队的业余剧团曾经排练演出过革命烈士何志相在小溪寺与敌激战英勇牺牲的舞台剧,学校也曾经组织我们去小溪寺肩挑开挖荒山留存的柴桩,用于化中庵食堂乃郎师傅所需的薪火,但揭开小溪寺神秘的文化面纱,唯有依靠志书的挖掘和考证,《阳春志》固定了社会上的种种传闻,可谓善莫大焉。
阅读《阳春志》,甚为亲切的是我看到了故乡熟悉的山川,从小就在其中扑腾着长大的太平江,几乎日日要走过的永宁桥,那条曾经洒下我汗水并参与建设的石堰,远比阳春人有着更深的情结,现在我能在《阳春志》中与它们相遇,惊喜是不待说的。不仅仅是与故乡的风物相遇,更在于志书更详细更准确地介绍了我不大清楚的渊源。譬如那美丽的三孔石桥,我哪里会知道它确切的建造历史,建造者为谁,桥心石空着的处所百年后得以填补,又是怎样的盛况。“石砩”的村名竟缘自石头砌成的石坝,虽没有确切的史料佐证,但志书努力地旁征博引,也似乎可信。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晚潮|用村志记录乡村社会历史
潮新闻客户端 黄仕忠 姚乃平 语谓“盛世修志”。当下许多乡村都在着手编撰村志,以记录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也是慎终追远,垂范后世。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阳春行政村,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由八旬老人郭恒巨主编,经中山大学中文系黄仕忠教授审订,完成出版了一部四十余万字的《阳春志》。此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
2025-04-18 10:32:00
-
-
小叶医探|劣质毛绒玩具可能是诱发儿童肿瘤的“隐形杀手” 儿童肿瘤有哪些危险信号?
大皖新闻讯 儿童肿瘤威胁青少年健康,除遗传等因素外,一些有毒有害环境与物品的长期接触也是诱发儿童肿瘤性疾病的潜在原因。有的家长喜欢带孩子去商场里抓娃娃,殊不知娃娃机里一些劣质的毛绒玩具可能因甲醛超标在无形中增加了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劣质毛绒玩具可能甲醛超标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甲醛威胁着
2025-04-17 12:40:00
-
-
在缅怀中开启: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心同正在过春天的你,可曾想起为你换来春天的人?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即将开启。通过缅怀革命英雄,将烽火硝烟中壮烈、崇高、震撼的精神火炬,传递给年轻一代,激励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共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今
2025-04-16 21:42:00
-
-
越来越多的人脑出血去世!医生含泪苦劝:这4件事,再爱也要戒掉
脑出血不再是啥稀罕病,也不是只缠着所谓 “高危人群”,如今,不少普普通通,甚至看着身体倍儿棒的人,也被它缠上了,这真得让咱们警觉起来!有些习惯,就算你再爱、再依赖,也该果断抛弃了。为啥?因为要是不这么做,最后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你最最宝贵的生命。下面,我就给大伙好好讲讲这四件 “再爱也得戒掉” 的事
2025-04-14 08:53:00
-
-
当“感谢大青山”冲上热搜
这个周末,大风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顶流”,呼和浩特也不例外。然而,在昨天青城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比呼啸风声更引人注目的,是“感谢大青山”的热搜词条——这座城市与自然的对话早已不是对抗,而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双向奔赴”。作为在呼和浩特定居近30年的“新市民”,看着窗外从早年的“灰头土脸”到如今的“半城绿
2025-04-14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