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馆长带您走进安阳殷墟博物馆:解码“甲骨文”与“封神”背后的文明根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8 02:13:00    


《馆长带您品味中华》走进殷墟

解码“甲骨文”与“封神”背后的文明根脉

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殷墟不仅出土了甲骨文、青铜器等文明瑰宝,更以实证重构中华文明连续性。近日,《馆长带您品味中华》节目走进安阳殷墟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副馆长郭卫兵带领观众穿越3300年时空,并与新华社“中国名牌”特约主持人艾诚展开深度对话,揭开“早期中国”的文明代码。

节目不仅展现了考古现场的真实图景,更通过“封神”IP的宏大叙事,解码神话与历史的深层关联,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

“考古圣地”还原文明“源代码”


“在封神演义的魔幻叙事中,商王朝被简化为暴君统治下的蒙昧时代。洗去3000多年的神话滤镜,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以及规划严整的城市遗址,正以考古实证‘重构’中国早期王朝的文明真相。”带着还原神话滤镜下史实的好奇心,艾诚跟随郭卫兵开始了一场“时光之旅”。

图片

殷墟博物馆地下展陈区23座商代车马坑遗址(殷墟博物馆供图)

在殷墟博物馆地下展陈区,23座商代车马坑遗址构成震撼的场面,艾诚惊叹:“这里简直是3000年前的车展现场!”郭卫兵笑着补充道:“是‘豪车展’”。据介绍,这些马车分战车与乘车两种,是商代礼制与技术的双重见证。

接下来,在郭卫兵的带领下,艾诚带领大家观看了商代“车”字在甲骨文中不同的呈现形态。“你们看,这些象形文字就像真实车辙的记录。最有趣的是这个‘车祸现场’——车轮断裂、车身倾覆的生动刻画,堪称中国最早的车辆事故记载。”郭卫兵说。

作为殷墟最大看点的甲骨文,其不仅让3000多年前的文字“活”下来,还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截至2025年5月,殷墟已出土甲骨文15万余片,其中记载了大量商王世系、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信息。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已成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代码”。

图片

郭卫兵向主持人展示“中”的甲骨文拓片(殷墟博物馆供图)

在对话环节,郭卫兵向主持人展示着“中”的甲骨文拓片,并介绍了“中”字的演变。“甲骨文中经常出现‘中’字,‘立中允亡风’这句卜辞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的重要气象资料。”据介绍,甲骨文的“中”字,最初是测风向的旗帜,后来演变为“天地之中”的哲学概念。

图片

殷墟博物馆里的亚长牛尊(殷墟博物馆供图)

作为殷墟另一大看点,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狞厉之美”著称,其铸造技术令人惊叹。节目中,郭卫兵重点解析了两件“镇馆之宝”——司母辛鼎与亚长牛尊。司母辛鼎出土于妇好墓,纹饰繁复的饕餮纹与兽面纹彰显商代礼制权威。“它的形制虽小于司(后)母戊鼎,但工艺之精巧,体现了商代青铜文明的巅峰。”亚长牛尊则以灭绝的圣水牛为原型,纹饰多达二十余处。“这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圣水牛形青铜酒尊,其铸造工艺至今无法完全复原。”郭卫兵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首个有文献记载并经甲骨文验证的都城遗址,在殷墟的发掘和研究中,走出了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诸多考古大家,在殷墟总结出的田野发掘、文献考据、文物保护技术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科基石。

“在殷墟创造的这些考古方法,也在其他地方考古工作中发挥了作用。”郭卫兵说。

神话照进现实:“封神”宇宙的史实底色


近两年,以《封神》为代表的“封神”IP影片引发了大众对“封神宇宙”的兴趣和好奇,作为《封神演义》历史背景的商代都城“大邑商”也引起大众的兴趣。近日,殷墟文物进京展出就获得了巨大关注。

对话环节,“封神”话题因为有文物的对照,也拨开神秘面纱。“闻太师摆的‘十绝阵’的阵符,就是甲骨文‘目’字的艺术变形,甚至《封神演义》书中多位女将军的灵感也来源于著名的商代女将军妇好。” 郭卫兵说。

据甲骨卜辞记载,著名商代女将军妇好曾率军征讨敌国,主持大型祭祀,甚至因牙痛接受占卜治疗。“她的墓葬实证了商代女性的特殊地位,突破了传统史学对古代女性角色的单一想象。”郭卫兵表示,神话赋予历史浪漫想象,而考古让神话回归文明本真。

以守护为纽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主要分为酒器、食器、乐器、礼器。以妇好墓出土的468件青铜器为例,酒器的数量约占74%。其中以妇好鸮尊最为著名,这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铜酒器。酒在商代被用于祭祀、宴饮与社会生活之中,而留存下来的酒器,折射出商代“酒以成礼”的社会规制,为解读商代文明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作为节目的战略合作伙伴,诞生于1959年的中华酒品牌以文化守护为纽带,持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其先后合作支持《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登场了!丝绸之路》《馆长带您品味中华》《中法新甲子》特别对话等多个高品质人文节目。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清表示:“博物馆珍藏着华夏历史瑰宝,以《馆长带您品味中华》系列为代表,我们将与新华社‘中国名牌’共同打造一系列高品位文化内容,以文物为媒,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据悉,《馆长带您品味中华》是新华社“中国名牌”推动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尝试,节目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为内核,持续走进全国代表性博物馆,深度对话文博专家,探寻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挖掘文化传承的自信力量,多维度诠释和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深刻内涵。

(注:嘉宾采访对话的内容来自于《馆长带您品味中华》第二期)


图片

来源丨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丨闫倩倩 责编丨郭聪 审核丨贺瑛

相关文章
用动画唤醒重庆抗战记忆 《火凤重天》8月22日在重庆百家影院上映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梅耀激烈的空战下,毫不退让的中国战机坚持战斗到最后一秒;日军步步紧逼,中国军民齐心协力完成由东向西的物资大迁移;美丽家园在炮火连天中变得支离破碎,先辈们躲警报、救大火,建新家、兴重庆……80多年前那段血与火的记忆首次以动画的形式同观众见面。8月1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

2025-08-13 21:44:00

滨州荣登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位列全国第84位,城市综合实力获权威认可

近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在上海发布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滨州凭借稳健的发展态势成功跻身百强,位列全国第84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自2015年由华顿经济研究院首次发布以来,已连续发布10年,以其科学严谨的编制方法和全面均衡的评价体系,成为衡量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权威榜单。该榜单综合考量城市的硬经

2025-08-13 11:48:00

《中国文化报》发文:到西安,必点“新三秦文化套餐”

到西安,必点“新三秦文化套餐”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4版2025年8月8日记者:秦毅“这一刻,我真正触摸到了千年前的盛世长安。”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内的盛唐宴席上,来自新加坡的周睿琪与“李白”对诗后兴奋又激动,之后又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自己的AI古风画像。对海外游客来说,畅游三秦大地除了看

2025-08-10 09:59:00

中国选手再获三金

8月9日,在体操技巧女子三人项目决赛中,中国组合顾荃佳、马一星、丁雯妍总分排名第一,夺得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本届赛事第四枚金牌。本报记者 陈城摄/光明图片【聚焦成都世运会】本报成都8月9日电(记者王东、陈城)世运会9日进入第二个金牌日,中国选手连获三金:龚莉以全胜战绩站上空手道女子组手61公斤

2025-08-10 04:01:00

山东博物馆召开泰山历史文化展览专家座谈会

为深入挖掘与弘扬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精心打造展现中华文明标识的高水平文化展览,山东博物馆于2025年8月9日组织召开泰山历史文化展览专家座谈会。会议在山东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25-08-09 2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