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微短剧里的四川密码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53:00    

不久前,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微短剧”成为高频热词。其中,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是嘉宾们多次提及的爆款“新星”。这部刷屏各大平台、观看量突破15亿次的现象级作品,不仅展现了四川方言的魅力,更折射出四川在微短剧产业生态构建中的创新探索。爆款背后,是四川在顶层设计、内容创新、产业协同上的系统性突破。

在短视频席卷全球的当下,一部手机、几分钟的竖屏微短剧,正悄然改写文化传播的叙事方式。四川在这场新浪潮中找到独特支点——当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紧紧相握,一场场关于文化、产业与未来的“好戏”正在上演。

“拍在成都”实景片场。成都影视城供图

政策支持

为创作松土,让灵感发芽

如果把微短剧比作一株新苗,四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新苗松土施肥。

2025年省两会,“网络微短剧”首次被写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笔落下的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一个信号:那些在茶馆里摆龙门阵的烟火气,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历史纹路,甚至大熊猫抱着竹子的憨态,都可以被装进几分钟的镜头里,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密码。

“一直很喜欢四川方言,也希望能够在短剧内容中增加更多创新形式,方言短剧就是其中一种。”谈及创作初心,《家里家外》总制片人赵优秀表达了对四川文化的喜爱。他表示,主创团队发现四川话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非常具有话题性,并相信各地的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这种方言赋予短剧的表达张力,于是萌发了创作《家里家外》的灵感。

为让这样的创意真正落地,四川拿出“真金白银”。《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的出台,送出每年3亿元专项资金的“及时雨”,单部作品最高1260万元的奖补,更为创作者们保驾护航。此外,“拍在四川”服务平台的上线,则如同给剧组配上万能管家。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拍摄许可,只需 6天。办理审批流程,在四川能感受到丝滑快捷。

“拍摄过程中,地方单位帮助我们高效出具拍摄函件、亲临现场询问我们是否需要拍摄支持。”回忆起《家里家外》拍摄历程,赵优秀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贴心”。

记者近日也从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政府以“24小时在线、365天护航”的服务理念,推动短剧拍摄各项合作意向落地见效。就在本月,四川天府新区还将举办“48小时短剧极拍挑战赛”,获奖作品直接接入短视频平台流量支持,持续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拍在成都”实景片场。成都影视城供图

企业弄潮

厚植地域特色,促进产业集聚

“四川有许多美丽的原生态景观,从年代感小镇到成熟的现代影视棚,各种风格实景都可以满足。”赵优秀认为,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短剧拍摄优势,既符合短剧受众的喜好,也给予短剧剧组非常丰富的场景选择。

近年来,四川形成以成都为核心,多个全国影视指定拍摄地、特色影视基地、影视棚为支撑的影视拍摄格局。成都影视城、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等15个产业园区,集聚影视企业超过2000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数据显示,2024年影视产业园区规上企业营收突破1042亿元。

记者走进成都影视城,这里的“拍在成都”实景片场4月5日投入运营。片场里,唐人街武馆、曼哈顿公路餐厅、布鲁克林汽修厂、达拉斯酒馆等精致还原的拍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成都影视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拍在成都”实景片场致力于为影视剧组、广告制作及摄影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片场占地1万平方米,配备大小20余个主题场景及餐厅、自助室、咖啡店、休息室、无人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集创意、设计、拍摄、制作于一体,涉及短剧、微电影等多类影视业务。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吃住行、服化道的建设,为建设‘西部影视时尚之都’提供重要支撑。”片场运营主管表示,作为成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实景拍摄基地,该实景片场通过“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周边产业配套发展,为四川影视和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微短剧《家里家外》。片方供图

政企共舞

赋能千行百业,推进国际传播

如果说单打独斗是涓涓细流,政企协同则让四川微短剧汇成奔涌的江河。可以看到的是,在政企协同努力下,“微而精、短而美”的微短剧,已随着行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更迭,逐渐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引擎。

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六批推荐剧目中,79部微短剧入选。全程在成都、眉山拍摄的《家里家外》,让剧中的成都双流老工厂、眉山青龙老街等地火爆出圈,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网络短剧《三星堆里有个村》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展现川人坚守文化根脉、守护历史遗产的气节。此外,不久前刚开播的文旅短剧《跟着唐诗去旅行》中,杜甫的“茅屋秋风”与现代成都的“熊猫火锅”无缝衔接,让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完美联姻……

微短剧《家里家外》。片方供图

站在千亿元产值的门槛上,“四川造”微短剧的雄心不止于此。从“破土萌芽”到“蔚然成林”再“扬帆出海”,微短剧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互鉴的鲜活载体。

此前,“四川造”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文物拟人化叙事,让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如今,《家里家外》译制版已登陆海外,在各大平台引发海外网友追捧。当好故事扬起产业的风帆,乘着政策的东风,四川正用微短剧这种轻盈的方式,让世界看见漂洋过海的蜀地风采。

相关文章
武汉闯关,加速中!

长江穿城而过,武汉人最懂转弯时的险——重心不稳容易失速,稍稍松劲又可能被浪头困住。武汉正处于转型闯关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转型,锲而不舍闯关,武汉在发展转型中并没有“失速”——2023年,武汉GDP站上2万亿元新台阶,成为中部地区首个“2万亿俱乐部”成员;2024年,武汉GDP增速5.2%,经济总量继

2025-07-23 11:29:00

李红军在进贤县调研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加快推动医疗器械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延链补链强链李红军在进贤县调研重点企业发展情况7月21日,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红军前往进贤县,调研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捷,市委常委、副市长马煜洲参加。江西宝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成为医用护理耗材领域国内领先的研发生产企业,

2025-07-22 16:41:00

智造显活力 逐新向未来——探寻新质生产力的“相公答案”

在临沂客户端讯领航五金的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抓取着零部件;众成现代农业的蛋鸡养殖场里,智能设备实时调控着鸡舍环境;安丰“一带一路”产业园里,大块头的钢材产品正通过物流网络发往全国……沂河新区相公街道,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古镇,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一系列发展机遇,已成为沂河新区工业经济的“强引

2025-07-22 01:59:00

从千年石刻到智能智造 海内外侨胞走进重庆大足、永川探访

第1眼TV-华龙网讯(李舒)7月18日至19日,由海内外侨胞嘉宾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重庆大足区、永川区,实地探访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解码渝西两区探访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成果与机遇。此次活动系第一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的重要环节。参访大足石刻现场。受访者供图科技+文化数字化

2025-07-20 00:11:00

静宁:创新模式打造现代农业 推动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静宁县着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借助滴灌技术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不仅稳固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还在加工、销售等环节持续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盛夏时节,走进古城镇杨沟村滴灌马铃薯基地,村民陈跟志头戴草帽,手握工具,正忙着与家人为滴灌马铃薯施肥,防治病虫害。陈跟志满脸洋溢着喜悦,难掩兴奋地

2025-07-16 11:52:00